星泰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的meimei是偶像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21

分卷阅读921

    题消失,故宫大门缓缓打开,中间站了一个身穿龙袍的小孩子,他带着夏朝冠扎着金钱鼠尾辫,屏幕的最下方出现了六个字,“爱新觉罗·溥仪”。(BGM坂本龙一)

这个视频伴随着沉重的音乐,开始用这个三度登基的末代皇帝溥仪的视角回顾对华夏人来说也是不愿意记起的屈辱历史,就连华夏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命运都身不由己,更何况身处战乱中的普通百姓?

翻开这旧华夏尘封的历史,一段饱受屈辱的画面展现在所有人眼前:从硝烟中的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猖狂的各国侵略者在华夏国土上横行霸道,杀死我们的同胞,掠夺我们的财产、毁坏我们的珍宝!

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夏所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像强盗一样在中国人的土地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制造了一个接一个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只是这些在镜头上并没有直接体现,只是每个华夏人心中都清楚。

画面上只是展现了华夏曾经名义的最高统治者溥仪,颠沛流离的上半生。

但他就是华夏五千年荣华,五千年枯槁的缩影。

国之历史,但凭人间甘泉雨露滋养,任由历史风雪雷电驰骋,茁壮时碧翠岁岁荏苒,荒芜时,上位者一个苍凉的手势,颠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一声声琴弦似哀鸣,一对舞者在江面上如惊鸿,一曲悲歌蔓过观众心头。

二胡声拉响了华夏儿女为国忧,可岁月载不动这有血有泪几多愁。

随着悲戚音乐,画面转至九一八事变,溥仪在日本人的控制下,担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然后进程推进至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三章节标题出现。

第764章战争与和平(三)

程晓羽编排的一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第三小节(ERA这首歌是由一个叫“Era”的法国现代乐团创作的。它与德国知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受盛赞的作品(布兰诗歌),曲调均源自于发现于德国的中世纪法国宗教音乐。一些人将其误传为纳·粹军歌、亨德尔中的曲目。)第四小节(请大家先建立一个歌单收录进去连续播放。)

程晓羽将四首newage音乐稍作改编,串联在一起,用剪辑和部分拍摄,弄出了一部纪实影片,用以呈现华夏联合远征军五十二军的二战历史,这个五十二军在程晓羽记忆中的历史,被当做是一个谣言,但在这个时空却是真实存在过的。

第一节在平缓中开篇,讲述了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三年作为抗日第一线的华夏军人在经历了一系列大战将日本人钉在了朝鲜战场的历史,但因为政治原因并没有过多描叙,几个剪辑的战争场面一闪而过,随着激昂的音乐结尾,最后画面中显示华夏当时的两党领导人,决定组建远征军进入欧洲作战。

第二小节开始。

一九四三年五月,此時二战已经进行了四年。在东欧,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已经转入战略反攻,纳粹德国节节败退。在西欧,经过不列顛空战失败的德国空军早已无力控制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权。在这种有利形勢之下,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华盛顿举行会晤,商讨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面对胜利的曙光,罗斯福初步提出了联合国的构想,提议由英、美、苏、法、华担任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而所有要进入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必须派遣军队进入第二战场。

华夏在自身战事吃紧的情况下派遣了第二舰队以及华夏联合远征军最为精锐的五十二军赶赴欧洲,参加诺曼底登陆。

而第二小节的镜头大部分都给了如今还有几艘保存在军事博物馆的军舰,其中大部分都是华夏最好的巡洋舰,“ZQ号”、“永绥”、“楚同”、“太原”、“安东”、“江犀”、“联光”、“吉安”、“美盛”。

第二小节的镜头,程晓羽并没有办法短时间去完成拍摄,只能在获得版权之后,大多剪辑自华夏历史战争片。随着电贝司和电吉他的声音,先是庞大的出征仪式,小提琴跟着响起,画面上则是盛大的阅兵,列队整齐的士兵朝运兵船走去,并举枪高喊着“以做好牺牲的准备”,最后是九艘巨舰和几艘运兵船出港,钢铁船身击打着海浪,让人热血沸腾,随着昂扬的号角吹响,汽笛声跨越时空响彻整个上海。

整个画面剪辑的相当凌厉,尤其是士兵们举枪列队走过巨大的舰队身侧的画面,和十多艘船舰在民众的围观下,带着赴死的决心使出港口的镜头,十分的燃。

第三小节是程晓羽亲自拍摄的长达十多分钟的诺曼底登陆场面,但因为时间有限最后被剪辑成了七分钟,程晓羽完全是模仿的来拍摄的,使用便携式摄像以登陆士兵肖博平的第一视角带入战争,更好的让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和真实性。因为有张路阳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请来了华夏军队协作拍摄,这七分钟的片段拍摄的相当震撼,让张路阳都大为感叹程晓羽的天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开头的而是多分钟,经典)

当庄严肃穆的响起的时候,没有太阳的阴沉的天幕,浑浊又冰冷的海水,布满防止登陆坦克铁栅栏的沙滩,让人立刻就进入了“诺曼底登陆”的那一天。

程晓羽在登陆情节中,摄象机是手提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时刻都在运动中的,但又因为人工cao作,因此,镜头一般都是平行对准物体或者是45度角的仰拍和俯拍,画面设置是以士兵视角取景,用来制造出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加上跟踪拍摄,或干脆将摄影机放在地上以人的视觉体验观察整个战场,观众就随镜头仿佛亲临奥马哈滩头,感受着枪林弹雨的威慑。

一般的大场景不能很好地传递出战争的恐怖感,所以这里的场景没有用航拍,甚至只在战斗结束的时候用了一回全景,而更多的是采用中景,最常见的则是近景和特写。

在中的死亡镜头相当的逼真,处于主角位置的华夏五十二军士兵中弹后没有挣扎就牺牲了,在壮烈又肃穆的音乐中。所有战士的英勇就体现在永无休止的死亡上面,持续的死亡,持续的向滩头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