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泰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门阀之上在线阅读 - 门阀之上 第135节

门阀之上 第135节

    所谓rou刑是指伤害或去除身体某一部分的刑罚,墨刑刺字、劓刑去鼻、剕刑去足、宫刑阉割,其中剕刑又分两种,即砍去左脚拇指的“刖左趾”和砍去右脚拇指的“刖右趾”之分。汉文帝时,少女缇萦为替父亲淳于公赎罪,上书自求充为宫婢,又言“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汉文帝为缇萦所触动,不但释放缇萦的父亲,还以rou刑违背人性,一旦受刑,终生无法复原为由,将rou刑从刑法中去除。

    其实在汉文帝以后,不仅班固曾主张恢复rou刑,曹cao、王导等人都曾倡议过恢复rou刑,但是都因时局不允,无法促成。

    本朝律法基本沿袭《泰始律》,自然也就没有rou刑。彭耽书闻得魏帝要将此事正式付与廷议讨论,想来也是有恢复rou刑之意,但是背后究竟有何意图,仍是不知。不过她心中还是不免敲了一记警钟,出列在应下后旋即退回原处,缄口不言。

    魏帝点了点头,又望向薛琬:“薛公。你家几个儿子庸碌,资质平平,你的位置日后怕是两个儿子都接不住。”

    “臣教子不善,不能为国教养贤才。”薛琬的头重重磕了下去。

    “也就你的女儿让你省心,看来你们薛家教女还是有方的。”魏帝正了正身子,道,“你胞弟也有个女儿,明日让她去皇后宫里侍疾吧。”

    薛琬跪在地上,却瞟了一眼王济的衣摆,随后才答了一声:“是。”

    最终,魏帝这才把头转向了王济,只见王济早已提前跪下听训。魏帝却慢慢阖上了眼睛,在汪晟将那个匣子交给他的一霎那,许多事情他都明晰了。他的手在微微发抖,他知道他发现的已经太晚了。自从王叡提议分设六军开始,他便走向了一条死路。

    魏帝深深吸了一口气,睁开双眼,声音似乎比先前要大一些:“王济。”

    “臣在。”王济趴着答道。

    “你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魏帝垂目望着他,“十八岁任中书令,二十四岁任司隶校尉,听说河南的民变他派兵压下了一部分,出将入相啊。朕现在只提醒一句,你的儿子虽然聪颖在你之上,但你还是父亲。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蹈乱纲常,必有祸殃。许多事情,你不要任之由之,对家族也是极有好处。”

    王济稍稍抬起头道:“臣深受教诲,定当……”

    “受不受教诲,你心里清楚便罢。”魏帝不想再听王济的虚与委蛇,直截了当地打断了他,殿中一片静默。

    最后还是李福打破了尴尬,只道:“陛下,该歇了。明日一早,太子和太子妃还要在昭阳殿向陛下朝拜呢。”

    魏帝缓缓揉了揉眉心,点了点头;“那此事诸公自行商议吧。”

    此时王济等人也顺水推舟道:“陛下早些歇息,臣等告退。”

    天色已晚,众人退出殿外。此时夜深,寒风凛冽,王济身为百官之首却未曾驻足,抬步便向未央宫南的署衙走去。而陆振两眼深深望着王济的背影,先对彭耽书低声道:“这两天务必找一个机会,把消息告诉太子妃。”随后也跟着走了过去。

    新修建的未央宫高瓴飞檐,自宫南至各部署衙,横跨一座白玉桥。夜晚月轮照水,波涌银澜,映的整座拱桥如玉龙搅海一般。高位的三公与实权的魁首脚步里都较紧了劲儿,似乎谁也不肯停下,谁也不肯让谁单走,两人相距咫尺,终于在白玉桥的拱顶停了下来。

    王济回过头,月光下,原本精心打理的美髯和清峻的面容反倒显得有些冷肃。而陆振亦是负手而立,目光却不曾看向王济。

    皓月当空,二虎对峙。王济先开口了:“辞位司空,靖国公恐怕无有为国相忍之心吧。”

    王济的声音沉静,在空旷的白玉桥上回荡着。

    陆振向前走了半步,手抚了抚桥栏上雕刻的瑞兽,目视沧水,微微一笑道:“我儿镇居西北,女儿深居内宫,人皆颂贤艳羡,我却起居难安。尚书令言我无为国相忍之心,你们又何曾有过一丝相忍之念?你们令褚潭在新平搅风弄雨,蓄甲厉兵,无非是要以陆家之相忍而换一己之不相忍。你们何曾考虑过新平一隅之安,百姓一命之悬?不过是以权钮为筹彩,百姓为玩物,倾囊倒箧以名器,呼雉呵卢为胜负。”

    王济听罢,亦苦笑道:“你为儿辈披甲执锐,遮风挡雨。我亦是为我儿一矢之功,以求正鹄。今日帝王之怒,你我俱已引火烧身。既然早已无法相忍,路蹇途穷,黄泉之路,你我老骥至少也能相伴而行。”

    王济转身离开,身影渐渐没于河对岸的黑暗:“老竹枯殒,新篁拔玉。蛰死冰泮,百草春生。”

    陆振依然未动,幽深的目光望着桥下月光照耀的水面。

    大婚次日,按礼制,太子须携太子妃朝皇帝于昭阳殿,朝皇后于宣光殿。因皇后病重,因此宣光殿由大内司公孙氏代皇后出席。

    元澈与陆昭并立跪在空旷的御床前,在行完朝拜之礼后,公孙氏便执一柄玉如意在陆昭满头珠翠的发髻上轻轻一点,算是皇后亲抚。随后,四名女史便奉上昨日记录的婚礼流程。待公孙氏翻看至“皇太子升榻,距离未有两肩之宽”时,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按规矩,在大婚程序中这样乱礼是要训诫的。可是犯错的是太子,东朝的训诫并不在大内司行使权力之列。正当她犹豫时,便见宫婢入内禀报,说彭耽书奉皇后之命,前来训导太子妃。

    公孙氏长舒一口气,既然皇后派人出面来训导自家人,她也不必为难了,于是道:“那便请彭廷尉入内吧。”

    彭耽书入内后,先向元澈、陆昭二人行礼,随后亦向公孙氏施以平礼,随后向三人道:“昨日婚礼,太子妃似有错礼之处。臣奉皇后之命,前来训导,还望太子殿下、大内司、诸位女史稍作回避。”

    公孙氏和几名女官低首道:“臣女谨遵皇后慈谕。”

    元澈仍有些担心陆昭,亦不觉得昨日是陆昭的错,因道:“错礼之人乃是本宫,还请皇后、廷尉教谕,以存公正。”

    然而彭耽书并没有答应,仅仅是向太子躬身一礼。最后在公孙内司引请他出殿时,元澈才不得已离开此处,与其他人一起肃立在殿外等候。

    彭耽书随后迅速将陆昭带至离大门稍远的角落,低声道:“昨夜皇帝召见了你父亲、王济、薛琬、汪晟和我……”

    彭耽书随后把昨夜殿中的情形和皇帝与众人的一问一答悉数向陆昭说明。待彭耽书说道皇帝打算复议rou刑的时候,陆昭也不由得一惊:“陛下打算付与廷议?”

    彭耽书点了点头。

    陆昭沉思起来。自汉魏两晋,复议rou刑的议论便颇多,争论不休。而这些议论在曹魏时代,冲突达到了顶峰,随后在东晋末期,议论逐渐消退,至始至终,rou刑都没有被成功恢复。历史所记载关于各方争论rou刑的论据颇多。主张恢复rou刑的一派,其理念在于rou刑是一种轻重合适的中间刑法。而反对恢复rou刑的一派,一是认为rou刑实在太过残酷,二是主张罪犯应当有改过自新的权力。

    两方看似各自都有合理之处,但是许多人都忽略了rou刑废弃之后的那条新刑律。只要看清楚这一条,就会明白所谓废除rou刑之争根本不是什么律法上的理论之争,而是涉及皇权和世家的政治之争!

    第323章 逻辑

    汉文帝所谓去除rou刑, 与其说是“除”rou刑,不如说是“易”rou刑。律法规定,以剃发并以铁圈束颈的髡钳刑代替黥刑, 同时要加以城舂徭役,以笞刑三百来代替劓刑。而在刖刑上, 以笞五百来代替削左趾, 以弃市来代替削右趾,而宫刑甚至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如此一来,这些犯罪之人除了受髡钳刑之外, 活下来的可能微乎其微。表面上,社会中似乎少了许多墨面、无鼻、跛足者, 但事实上死于更改之后的刑法者,只多不少。

    然而时人如孔融、王郎、王脩、夏侯玄等, 仍不乏以rou刑严酷毫无人性为由,对恢复rou刑一派大肆抨击, 加以阻挠。

    “受rou刑之人,虑不念生, 志在思死。孔北海此论, 只怕黄泉之下,太史公也要长笑望之。若仅以刖人肢体、割人耳鼻为残酷之象,酸惨之音, 则张敞、左雅也要阴怨王司徒。”陆昭有一搭没一搭地用耽书带来的戒尺敲打在衣摆上。她从来不信太过高尚的论调。推进或非赞成,阻挠未必反对,一切行为的底层逻辑都要以当时的时局、政局作为考量。“陛下要付以廷议……”陆昭喃喃道, “魏晋以来, rou刑之争虽频频出现,但付与廷议者倒是不多。”

    彭耽书和陆昭并肩坐在大殿的石砖上, 认可道:“建安年间,曹cao于所封魏国国都邺城展开过一次廷议,最终被议论为改革汉家之制度乃僭越之举而废。此后魏明帝在太和之初因太傅钟繇上奏,下诏廷议。至于晋朝,廷尉刘颂上书复rou刑,晋武帝虽有意于此,付与廷议,最终却未曾展开。而晋元帝年间,廷尉卫展奏请复rou刑,内外通议,规模之大,空前绝后,却最终不得复rou刑。几百年间,rou刑所议之论典卷浩繁,如今算起来,真正付与廷议者也不过四次而已。”

    陆昭将彭耽书所言深思一番,忽然目光一亮,找出了这其中的共同点。

    “魏武封国廷议,rou刑派乃拥护魏王的陈群、钟繇,反对派则是孔融、王朗和王脩。此乃集权之魏武挑起的颍川派与北海派之争。魏明帝下诏令群臣议论,动摇朝堂,最终以王朗为首的反对派力压一筹。此乃皇权之魏明帝挑起的曹魏派与守旧派之争。至于元帝东渡,反对者王敦等以战争、民心为由,反对王导、庾亮等,迫使皇权妥协。这是拱卫者与挑衅者之争。而晋武帝登位,畏于弟弟司马攸之人望,畏惧舆论而失民心,刘颂一生上书数次,皆被扣押不发。这是害怕挑起派系之争。”

    陆昭慢慢起身,手执戒尺,在殿中来回踱步,“其实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何尝不是官僚、不是世家,每人对于rou刑的见解与考量,细究并无差别,却最终因发起廷议者而割裂。恢复rou刑,展开廷议,发起者令世族进退维谷,借此获得国家之名器,政权之公权。只不过这些举措有些达到了目的,有些却失败了。rou刑本身从来都不是问题,恢复rou刑继而影响现政权本身的存续才是真正的问题。皇帝让你将此论付与廷议,也并非法理上的争端,而是意在挑起汉中王氏一派与陆家之争。”

    “你之前说汪晟也在受训斥人之列?”陆昭问。

    “是。”彭耽书也站了起来,“只是汪晟所受斥责较轻,皇帝不过敲打而已。”

    陆昭道:“这便是了,汪晟作为遣使出行却与王济等人同受斥责,必然与王济串通过。之所以未被严厉申斥,想来褚潭在新平郡兴兵,汪晟或是无辜,亦或是害怕被牵连,成为填平这场动荡的棋子,便提前向皇帝告知了王济所谋,因此皇帝才格外网开一面。先前北军在禁中闹事,想必汪晟也早已与王叡等人合谋,利用手中职权,扣押侍中孔昱的家人,威胁孔昱延长戒严时间。”

    “尚书令串通绣衣御史和京畿禁军。”彭耽书也着实吃了一惊,“看来王济所图不小。”

    陆昭道:“岂止所图不小。王子卿执掌司州,那里yin祀泛滥,民不聊生,正是民怨沸腾之时。此时外有强压,内有忧患,皇帝欲恢复rou刑,那么王济一定会将暴虐之名扣在皇帝主导的皇权上,造成海内人心离散,继而便有倾鼎之祸。”

    “可是皇帝为何要这么做?”彭耽书不解道,“皇帝陛下欲复rou刑,岂非递给王济等人把柄。”

    陆昭死死地攥着那柄戒尺,连手指的关节都变得有些惨白:“欲使其亡,必使其狂。王济虎狼之心已著,皇帝自曝弱点,引诱其扑杀,行废立之事。因我家已与太子荣辱一体,必然要与王济殊死一战。”

    彭耽书听完也明白了:“那么此次廷议,王济等人必然持以反对恢复rou刑之论,我等为保正祚,为保自身,也必然要据理力争。”

    陆昭笑了笑:“力争成功,则皇权立以正序,乃是不可置疑的公权。而我等因为此发声,终生都要为此所缚。”啪嗒一声,戒尺轻轻打在了大殿的柱子上,发出了清脆的回音。

    “那我明日便向陛下提议延迟廷议。”彭耽书说得十分决绝。

    “这样不好。”陆昭摆了摆手,“你以女侍中身份位居九卿,虽是各方交换的结果,但本身反对者也是甚多。皇帝若因此事将你从廷尉之位上摘掉,不费吹灰之力。届时陛下再换一个人主持此事,结果还是一样。既然如此,何必要失去这个九卿之位。况且你心血倾注于此,我也不会坐望让你的心血付诸东流。”

    陆昭道:“廷议终究是要议的,皇帝欲恢复rou刑,此后执政便逃脱不了法家的外衣。你为此发声,便是一等一的功勋,今后定能大展宏图。恢复rou刑到底只是推动王济兵变的一种手段,最终斗争的结果,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来实现。既然如此,此次庭议我们不妨就支持皇帝。儒、法、释、道皆可变通,俱有双刃,日后法家之言也未必就能将我等捂杀于此。”陆昭轻轻一笑,将戒尺还到了彭耽书的手中。

    彭耽书似是稍稍松了一口气:“既然如此,我必全力以赴。”

    “想来陛下昨夜也未除王济和吴太保的使持节之权吧。”陆昭笑着,看来这个老东西也是不甘寂寞的人啊。

    彭耽书接过戒尺,拍了拍陆昭的肩膀,语气中既带宽慰又有怜悯:“陛下也未去你父亲司空、护军之职啊。”

    两人都苦笑着,颇有默契的一起慢慢走向殿外。

    “那就要好好筹谋了。”陆昭低低道,笑容逐渐淡去,目光亦变得冰冷。

    两人出殿,彭耽书将戒尺交与了公孙氏,说明训诫已毕,公孙氏这才携数名女史离开。

    “彭廷尉训斥了这么久?”元澈在殿外早已等得不耐烦,此时问道。

    彭耽书则略施一礼:“太子妃对于礼仪之论可谓深邃,殿下日后也不妨与太子妃多多探讨。”

    元澈闻言则摆出一副受教的模样,双手一拱:“大婚之礼繁复深奥,孤回宫一定与太子妃时时探讨。”

    陆昭黑着脸与彭耽书对望一眼,见那厮正似等待看戏一般,嘴角忍着笑,一颤一颤。

    大婚后第一日的礼仪至此也便结束,往后的两天时间,元澈与陆昭依礼,每日仍然要去昭阳殿和宣光殿走这个过场。到了第四日,太子便要陪同太子妃回到娘家,与其娘家家眷礼见。

    元澈与陆昭携手回宫,不管怎样,日后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过些没羞没臊的日子了。自此以后,他与陆昭也是夫妻一体,许多事情不必再怀疑,许多真情也可以自然而然的向对方流露。褚潭事情的后续他也听说了一些,但他更想听一听陆昭的意见。他拉着她的手,有些迫不及待地往东宫方向走。以前他从来没有对那个地方有什么执念,对于常年没于军旅的他来说,那个华美的宫殿与帐篷并无太大不同,不过是个休息睡觉的地方而已。然而现在他对那个地方有了眷恋,有了期盼,因为那是一个温暖的家,是属于他和陆昭的家。

    御道上,一众随从默默地跟在两人的后面。陆昭的手被元澈轻轻地握着,冬日的天空仿佛忽然变得温暖而柔软起来。此时她虽不能言明这一切,但也隐隐知道这或许就是爱恋。

    次日,陆昭与元澈再度于昭阳、宣光而殿朝见。随后百官大朝,身为廷尉的彭耽书身影也出现在众人之中,手中笏板上能隐约看到文字,应该今日就要将恢复rou刑之事展开廷议了。果然,元澈将她送至廊桥后,道:“今日大朝,将有廷议,昭昭你先回宫吧,中午我回去和你一起用饭。”

    包括雾汐在内的几名侍女见太子对太子妃这般用情温柔,都不自觉地低头笑着。陆昭显然还未适应,有些慌措地低了头说:“好。”

    没有公务的太子妃生活诚然是闲适的,但对于陆昭来说也是有些无聊的。她没有坐元澈的车驾返回东宫,而是由廊桥穿行至长乐宫,先去看望姑母,再慢慢走回东宫。然而行至御苑附近的一座水榭时,陆昭听到不远处有孩童的喧闹声。而此时水榭下一位美人倚栏而坐,也正望向她这边。

    “不意在此处碰见太子妃。”

    第324章 双姝

    薛芷的目光如流水一般漫无目的地淌了过来, 那是在冬日里永不封冻的眼睛,柔柔地动荡着。她外披一件厚厚的狐裘,绸缎面儿, 饱满的绿色映在一片苍白之中。然而当她起身的那一刻,绣在绿意里的金色竹叶便游荡起来了, 那片耀眼的金茫映在陆昭眼中, 仿佛稀薄的日光都变得烈气了一些。美人走了几步,摆着腰肢,那些金色的竹叶便如同细长的鱼儿甩着尾巴, 徜徉在湍急的欲望里。

    陆昭也走向前施了礼,唤了薛容华的名号。新婚前几日, 内司没有安排她与嫔妃们相见,今日见到乃是意外。

    薛芷将暖手的白狐皮套子丢到侍女的怀里, 开口道:“几年前在宣室殿见过你。”她沉默了片刻,随后望向不远处, “那时候她还是小小一个人儿。”

    薛芷重新坐定了。陆昭正犹豫是否要一同坐下去,便听不远处有孩童的笑声。红梅林里, 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正在一株巨大的红梅树下仰着头, 一边来回跳,一边伸着手向上指着,用又清又亮的声音不住道:“这边, 这边,还有这边。”随着她粉白的小手指向哪里,哪里便有艳艳的梅花落下, 仿佛拥有仙法。当梅花满地之后, 忽见一个瘦弱的男孩身影从树上跳了下来,落在她身边。东方飘着彩云, 映在两人身上,是很淡很淡的粉色。原来他才是她的仙法。

    陆昭怔怔看着,此时周遭似乎有一股不明言说的力量,拽着她,让她疲惫地坐了下来。

    薛芷静静看着她,继而看到了一颗不易察觉的贪恋红尘的心。

    “你喜欢孩子吗?”薛芷问。

    陆昭忽然怔住了,她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时不时用吃药来回避这个问题。她仍享受着欢愉,但也知道仅仅拥有一个孩子便是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更何况是一个要出生在大魏皇宫里的孩子。

    “呵,没有立刻回答的人,八成没有那么喜欢。”薛芷笑着望了陆昭一眼,然后依旧望向远方,声音寂寂道,“我入宫第一天,便有人劝我,应当要一个孩子。我比你幸运些,皇帝早立了太子,不必每日为着子立母死的规矩担惊受怕。父母说,这是为家族好,年长的宫女说,多多少少都为自己,后半生有个伴。你看,旁人为我们立下规矩多多,还偏要谆谆教诲。我记得当初我第一次见保太后,保太后便居高临下地看着我,说后宫不可干政。真好笑,如果不能够干政,我们还来后宫做什么。”

    看薛芷讲这些话时一脸轻蔑妖娆,偏又豪直得很,陆昭心中到底是认同的,也笑了起来。薛芷便望过来看她,看她目光幽暗,唇角轻轻牵着,顺着一枚莹莹的颚骨带出强劲的蔑视感,她便知道,她们两人都会喜欢对方的。

    嫣婉拣遍了地上的梅花,一股脑地兜在衣摆里,飞一般地跑到水榭处。男孩便跟在她后面,不错眼睛地望着她。嫣婉头一回见生人,并不认识陆昭,只盯着她看。小女孩虽未长成,却也看得出五官玲珑,一双眼睛与薛芷一模一样,却更深邃一些,像一只小鹿。陆昭竟比她还要拘谨,僵在那里看着小嫣婉一点一点的靠近。她第一次被一个人不带任何利的地靠近。

    “这是太子妃。”男孩在嫣婉身后低声提醒着,“见过太子妃。”

    嫣婉到底太年幼,不会行礼,兜着满裙的梅花,最终决定粘进母亲怀里。薛芷将女儿抱入怀,抬首向陆昭歉然一笑。嫣婉却意图将母亲的注意力拉回来,捻着衣摆的两脚,摊开一兜子梅花,竟然念了一句:“黄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是红罗。”薛芷耐心地纠正着。

    然而嫣婉则呼啦啦地转起了圈,抖落一地梅花,似乎出于本能似地背诵着接下来的句子:“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女童的口音仍然含混不清,勉强可以辩出念的哪一句,然而陆昭也惊异的发现,中间那些哀伤沉重的句子,都被无声无息地跳过了。

    薛芷无奈地任嫣婉疯玩,对一旁的男孩道:“真宝,你去皇后殿里看看,若无鸢还在,让她回我宫里头去取那支老山参,午饭后送到皇后宫里。”

    她似知道陆昭要去皇后宫里一般,提前打点家里meimei避开。陆昭施了一礼,算是谢过。薛芷也不再多留,两人简单地做了别,便各自往各自的目的地去了。

    片刻后,薛芷回头望着远处的陆昭,拉着嫣婉的手道:“你喜欢太子妃吗?如果有一天送你去太子妃那里,你会愿意吗?”

    嫣婉没有作声,只是静静地贴着薛芷的腿,道:“黄色的梅花和白色的梅花不一样。”